本报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,位于扬州东关街的宋代城东门遗址,沉睡地下近千年后重现天日。据初步勘探,宋代城东门遗址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,其面积之大为扬州市考古工作所罕见。宋代城东门为双重瓮城结构,南北宽70余米,东西进深80余米,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。东门设有7座城门,其中主城门和两道瓮城的正门在一条直线上:内外瓮城门各有一座从右侧通出的便门。宋代城门采用双瓮城形制,反映出宋代城市防御系统的完善和进步,也为之后多重瓮城结构流行开创了先河。这一发现,在我国考古史上是首例。
据专家介绍,宋代扬州城共有5道以上防线,可谓戒备森严。扬州城东门毗邻黄金水道——运河,具有南北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,是宋朝江淮地区面向北方的第一道防线。因此,扬州宋代城加强东门城防,建筑了包括主城墙、双瓮城、运河和今洼字街一带的碟台在内的多道城防设施,而双瓮城更是别具一格。
据现场组织发掘的专家介绍,与5年前发现的宋代城西门遗址相比,扬州宋代城东门遗址的发现有着特殊的价值。现有的考古科学研究表明,在唐代以后扬州城西门基本在同一地址建造,东门是在同一中轴线上向东不断延伸建造的。而东门遗址的发现,对于揭示我国“双瓮城”城防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。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,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城市建筑史、揭示城门的形制,弄清各个朝代城墙、城门、瓮城的变化关系,以及宋代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。
专家们呼吁,扬州双瓮城的发现,是我国考古工作中取得的重要成果,要保护好,利用好。